目前市面上口罩種類看的眼花繚亂:防霧霾口罩、普通醫用口罩、N95口罩……我們應該如何選口罩?今天亮健好藥君給大家普及關于口罩的一些知識。
口罩類型不同,用途不同
首先防霧霾口罩只能防霧霾,用來過濾5微米以上的微粒。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《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》也有說明:防霧霾口罩不能使用于病原防護。
術業有專攻,醫學上的防護,還是得交給醫用口罩。
醫用口罩共有3種,分別是醫用外科口罩、普通醫用口罩、有醫用防護口罩。按照防護級別排序:醫用防護口罩>醫用外科口罩>普通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.
口罩的選用也需要視情況而定:
①醫用普通口罩
防護效果:名稱上沒寫“防護”、“外科”的醫用口罩,都是醫用普通口罩。醫用口罩沒有密合性及對血液具有阻隔作用的要求,通常只用于普通醫療環境。比如探望病人、預防過敏、防花粉等。
②醫用外科口罩
防護效果:顆粒過濾效率>30%;細菌過濾效率>95%。與醫用防護口罩想必,醫用外科口罩能阻擋大部分細菌和一部分病毒,因此也作為是手術室這種有體液、血液飛濺的地方常用的醫用口罩。從密合度上,醫用防護口罩不如醫用防護口罩。
適用情況:人員相對密集的場所,如門診、急診、導醫臺等工作人員的防護以及呼吸道傳染病患者。
③醫用防護口罩
防護效果:傳說中的N95?!癗指的是不適用于油性顆粒:比如做飯產生的油煙?!?5”是指,在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標準規定的檢測條件下,過濾效率達到95%。
如果選取N95口罩時想要密閉性更好,可以選用不帶呼吸閥的N95口罩。
適用情況:發熱門診、呼吸科門診等在常接觸呼吸道傳染病及地域工作的醫護人員。但是因為醫用防護口罩濾料級別高、密合性好,所以長時間佩戴可以能導致呼吸負擔,比如呼吸困難等。
口罩沒戴好,效果保不了:
口罩佩戴時最重要的是保證密閉性。所以根據年齡、臉大程度,選擇適合自己臉型的才最有效。 比如兒童,要選擇臉部大小相匹配的兒童型口罩。
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時,先完全展開折面,使其能把嘴、鼻、下頜部位完全罩住,壓緊鼻夾使口罩完全貼合臉部。
可以通過深吸氣在快速地吹幾下氣來檢查口罩有沒有戴緊實,如果口罩沒戴好,效果保不了口罩佩戴時最重要的是保證密閉性。
聽說大多數人戴口罩都要經歷這個階段:憂心忡忡地買——開開心心地拆——戴上開美顏自拍——感覺呼吸不過來——再也不想戴。
雖然比較呼吸困難,但是在特殊時期,這5種情況最好還是戴好口罩。
去醫院看病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尤其是長途呼吸道問題高發時期,需要在封閉空間停留較長時間。同一辦公室或班級內,有同事或同學出現感冒。近距離接觸已知傳染病患者。此外,亮健好藥君提醒大家:佩戴口罩前要先洗手,戴好口罩后,盡量就不要再用手摸口罩了,摘口罩時也不要觸摸口罩的外側,養成脫完口罩就洗手的習慣。不要重復一次性醫用口罩使用,破了或者臟了口罩應該立即更換。
最后,合理選用口罩,遇事不用慌張,請相信現代醫學的力量。